7%+预期收益!香港保险为什么不提高保证收益呢?
发布时间:2024-11-08 14:42:45 浏览数:13
现如今,若要评选出最受青睐的资产,香港保险无疑将名列前茅。
自去年年初开关以来,内地人士纷纷涌入香港购买保险,这股热潮一直持续至今。根据香港保险监管局的统计:2023年,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人寿保险的总保费高达590亿,这一数字在近年来的排名中仅次于2016年,位列第二。2024年第一季度,内地访客在香港投保的保费达到了156亿港元,同比增长了62.5%,甚至超过了2016年同期的水平。要知道,香港分红险是0.5%+X的结构,保底收益在0.5%以内,而X就是分红收益,不保证的,长期持有可以达到5%-7%的复利收益。保险市场越发达,则保证部分越少,非保证部分越多。港险的“非保证收益”是基于最大诚信原则给出的许诺。香港分红险做到预期收益7%,是有现实依据支撑的。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不但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拥有独特的投资优势。其实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只允许保险公司在本国进行投资,所以可投资产是非常少的。而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对外投资,不受地理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的投资项目,做到多元化投资。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投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国债、企业债、政府债券。另一类是权益类资产,比如股票、基金、私募股权、房产等等。权益类资产占比越高,固收类占比越低时候,投资收益就越高,分红就会越多,预期收益也就会越高。而内地的保险公司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了让收益长期稳健,保险公司会采取收益调节机制,在投资较好的年份留存部分收益,用于补贴投资表现较差的年份。这样的安排不仅能让保单收益更稳定,还能让投保人享受到“提取自由”。经过保险公司的分红缓冲,投保人就不用像买基金、买股票一样,套现的时候还得三思而后行。追求高保证收益,就意味着保险公司要买入大量固收类资产,以确保兑付能够所有保单,同时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使收益更加可控。这跟追求长期收益的投资策略是完全相反的,所以高保证和高预期,只能二择一。如果保险公司将过高的保证收益写进合同,就意味着无论能否赚到这笔收益,都要100%兑付给投保人。所以提高保证收益,其实并没有降低保单风险,反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破产风险。万一行情不好,保险公司赚不到钱,就只能自掏腰包承担损失,这会大大损耗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与其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不如降低保证收益,与保险公司成为风险共担、回报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这不仅能让保险公司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投资优势,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加可观的回报。其实,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保单分红为零,只要我们长期持有,就一定能收回总保费,确保我们的投资不会损失。那么,保单分红为零的情况真的会发生吗?在香港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保险市场中,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保险公司每年都必须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自家产品的分红达成率,而分红达成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收取保费的能力,因此每家公司都会尽力提高分红达成率。巴菲特曾说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香港保险保证利率低,既是保护公司的利益,也是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人家走了180多年的风风雨雨,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1941年香港沦陷),1929年经济大萧条,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80年美国大通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全球疫情至今,也就出现了一家保险公司被接管。日本当年倒闭了大量的保险公司,就是因为卖了大量的高保证利率的合同,等到日本利率一下子降到1%,0%的时候,那些保险公司就彻底完蛋。因此,香港保险保证收益虽然低了一些,但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跨资产、跨地区、跨周期的投资,也能够获得一个长期6%-7%的预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