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托机构谨慎配置,城投债私募产品。在经历了一波上行之后,债市迎来“点刹”。其中,在政府化债政策背景的加持下,城投债人气有所回落。此前青睐城投债配置策略的私募、信托机构的热情出现下降。在信托“非标转标”背景下,有主营债券业务的私募机构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当前信托行业仍处于转型期,自身建立严格的风控措施较难,当前部分信托资金选择性流入私募债基。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管方面严控新增产品,新发行的私募债基相较之前确实少了很多。
2、境外债迎来到期高峰,城投绸缪债务置换降成本。2024年下半年以来,城投境外债面临陆续到期,债务置换正成为一种选项。《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已有省份城投公司酝酿通过发行境内债置换境外债。一个背景是,当前城投境内债的发债利率持续走低,普遍发行利率在2.5%左右,而城投境外债的发行利率普遍在5.5%以上,叠加其他发行成本,甚至达到8%—10%。“通过低息的境内债置换高息的境外债,将有助于降低城投的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推动地方债务的化解。”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3、华西证券固收首席姜丹:城投新增非标减少,债务结构或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各省城投发行信托产品的数量均大幅压降,较2023年同期减少近八成。融资租赁则有所分化,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三分之一,主要是重点省份在压降,而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依然活跃。伴随着下半年信托产品的陆续到期,我们预计城投的债务结构或持续改善。
1、香港保险不“香”了?二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下滑近四成。自去年2月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赴港投保的内地访客激增,冰封三年的香港保险也一路狂飙,创下历史次高峰。今年上半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热情明显下降。来自中国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港元;若单从二季度来看,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为141亿港元,同比减少36.77%。其原因,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雷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因去年2月全面通关后,压抑三年的投保需求释放,以致基数较高;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香港保险监管机构加大了对非持牌人员销售、违法返佣等违规行为的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保险销售情况。
2、香港保监局:上半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近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香港保监局)公布2024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上半年,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到31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1%。数据显示,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份额由31%降低至25.7%。
3、继中银香港后,渣打、恒生银行据悉在香港恢复按揭回赠。市场消息称,渣打香港将为按揭贷款提供0.1%至0.2%的回赠。恒生银行的报价将与渣打类似。此前汇丰推出按揭预先批核服务,市场预期该银行很快将恢复回赠。最近为应对降息周期到来,且银行希望在年底前返回更多按揭业务。在香港金管局督导下,银行业承诺在两周内有按揭审批结果予客户。自4月以来,大型银行一直削减按揭回赠,到5月已完全取消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