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去年以来房地产信托政策不断收紧,包括中信信托、中融信托、光大信托等在内的头部公司,以及表现抢眼的中粮信托、国民信托、四川信托等等,它们在市场上发行的政信产品比重不断增加;而且地域上又从云贵川往江浙转移。这种现象非常符合信托公司的稳健风格,由此也可以看出衡量政信项目好坏的指标之一就是地区经济实力。鉴于此,我们对江苏以及下辖地级市做了全面的经济数据梳理。
概况
江苏,简称“苏”,北接山东,东临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省会城市为南京。截至2018年末,江苏省共有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767个乡镇,49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昆山市、泰兴市、沐阳县为省直管试点县(市)。
江苏省13个设区市分别为: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
江苏省下辖市经济状况
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呈现较明显的南强北弱的梯度特征。
苏南地区
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个地级市,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城市,拥有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常住人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18年南京市GDP总量为12820.40亿元,位于全省第2位,占全省GDP的13.85%;同比增长8.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52886元,为全国人均GDP的2.36倍。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市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四大支柱产业,2018年三产业结构为2.1:36.9:61.0。
苏州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级市,2018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97.47亿元,位列全省第1位、全国第7位;GDP增速为6.8%,与全省增速基本持平;2018年人均GDP为173456元,为全国人均GDP的2.68倍。苏州市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及靠近上海的优势,2018年苏州市三产业结构为1.15:48.03:50.82,其中纺织、钢铁、机械及各色代工企业一直是苏州经济支柱,如今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逐渐成为引领苏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力。
无锡市有着“太湖明珠”的美誉,整体经济表现不俗。2018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38.62亿元,位于全省第3;同比增速7.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7.43万元,为全国人均GDP的2.69倍。无锡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整体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以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工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业、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五大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2018年无锡市三产业比重为1.1:47.8:51.1。
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共同构成苏锡常都市圈。2018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0.27亿元,位于全省第5;同比增速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49275元,为全国人均GDP的2.31倍。2018年常州市三产业比调整为2.2:46.3:51.5,主要支柱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软件、生物医药等。
镇江市是苏南五个地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地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050亿元,在全省排名第10,经济同比增速较低,仅为3.1%,低于全省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26906元,为全国人均GDP的1.93倍。镇江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4:48.8:47.8,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高,其中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的比重接近60%,形成了产业层次低、污染排放重的重化型产业结构。虽然近几年镇江主动转型升级,但新兴产业的增量还不够弥补传统行业的衰退,产业结构性的调整给镇江经济发展带来阵痛,短期之内依旧有较大的经济发展压力。
表1 2018年苏南地区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中地区
苏中是江苏省中部地区简称,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
南通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2018年,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27亿元,位于全省第4;同比增速7.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15320元。依托着优越的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南通市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7:46.8:48.4,目前已经形成纺织服装、船舶海工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化工医药、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六个千亿级产业板块。此外,南通市也是全国五大修造船基地之一。
扬州市作为中国运河第一城,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466.17亿元,居于全省第8位,经济增速为6.7%,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人均GDP为120944元。扬州市的工业经济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在扬州市经济发展中一直是主要力量,2018年三产业结构为5:48:47,扬州市凭借着自己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四大产业为支柱,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
泰州市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与扬州市相差不大,为5107.63亿元,排名仅次于扬州市,居于全省第9,增速为6.7%,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人均GDP为109988元。泰州市第二第三产业相差不大,三产业结构为5.49:47.65:46.86。泰州市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的设立带动了泰州市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泰州形成了医药与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并存的四大支柱产业。
表2 2018年苏中地区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北地区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和苏南的强市比起来,苏北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但在全国范围内,苏北经济依旧处于中上等水平,中国大陆仅珠三角、京津沪、苏南三地区经济水平整体高于苏北。
徐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区位优势显著,矿产资源丰富,综合条件优越。2018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5.23亿元,位于全省第6;但是经济增速较低,仅为4.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人均GDP为76915元。徐州市近年来也慢慢在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为了保护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大批曾经是徐州经济发展命脉的重工业企业被关掉,这也造成了2018年徐州经济增速放缓。目前徐州的电子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正在发展中,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4:41.6: 4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超过二产7.4个百分点。
盐城市是江苏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018年,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7.1亿元,位于全省第7;同比增速5.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人均GDP为75987元。盐城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5:44.4:45.1,作为江苏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第一产业占比超过了10%,同时海洋及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粮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鱼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总量均位居江苏省首位;第二、三产业比重比2017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额55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汽车、机械、纺织、化工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销售额3511.6亿元,占工业总量的63.5%。
淮安市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2018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1.3亿元,位于全省第11;同比增速6.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人均GDP为73203元。淮安市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0:41.8:48.2,第三产业高出第二产业6.4个百分点,相比2017年提升0.6个百分点。淮安市目前支柱产业主要为烟草、食品、纺织、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并成功引进了以富士康科技城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全市产业的升级发展,但依旧存在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面临着成本上升以及融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
连云港市整体经济实力不佳。2018年,连云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70亿元,位于全省第12;同比增速4.7%,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人均GDP为61332元。连云港曾经为典型资源型城市,2018年第一产业占比为11.7%,近几年连云港积极地向工业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以制药、化工为主的产业,2018年连云港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3.6:44.7,第三产业占比二十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是目前新型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产能过剩、生产要素缺乏、环保约束等因素依旧制约着连云港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发展速度放缓依旧是连云港经济的写照,未来连云港还需加大经济转型力度。
宿迁市是江苏省内经济总量最小的地级市。2018年宿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72亿元,位于全省最后一位;同比增速6.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人均GDP为55906元。宿迁市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9:46.5: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2017年提升了1.8个百分点,宿迁市整体上以层次较低的轻工业为主,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和功能材料是宿迁市的五大重点产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长期流失和区域交通不便是宿迁的经济长期在全省垫底的主要原因。
表3 2018年苏北地区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